中華網5月17日以“警惕!超三成老人日均追劇3小時——這場校園調研揭開‘銀發觀劇陷阱’”為題,報道我校傳媒與影視學院開展預防老年人沉迷網絡微短劇宣傳社會實踐活動。報道內容如下:
警惕!超三成老人日均追劇3小時——這場校園調研揭開"銀發觀劇陷阱"
“您刷到過那種幾分鐘一集、看得特別爽的小視頻嗎?”
5月16日上午,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本科生黨支部及“銀發劇潮守正繪夢”調研團成員于徐州市老年大學展開調研,向“銀發學員”科普網絡微短劇背后的深層邏輯。
近年來,網絡微短劇蓬勃發展,截至2024年12月,我國微短劇用戶已達6.62億人,艾瑞咨詢發布的《2024 年中國微短劇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針對 1022 名微短劇用戶的調研中,60 歲及以上的觀眾占比已達到 12.1%。人民數據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49%的老年人每日上網時長介于 1 至 3 小時,另有 28%的老年人日均上網時長在 3 至 6 小時之間。這些數據提醒我們,老年人可能存在沉迷微短劇、陷入微短劇消費陷阱的危機。
為了深入了解老年人觀看微短劇產生的影響,團隊成員先是以“嘮家常”的形式活躍氣氛,接著用具體的微短劇案例,比如“老年霸總”、“婆媳矛盾”、“闔家團圓”等情節引入微短劇的概念,迅速引發了周圍老年人的共鳴。調研發現,在老年大學里學習的老年人學習能力相對較強,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絕大多數老年人都對微短劇有所了解,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年人對其有明顯的沉迷傾向,出現了充值行為以及觀看時情緒上的過激反應。團隊成員指出,當前微短劇的質量參差不齊,可能存在虛假情節和不良價值觀引導,而部分并不正規的微短劇平臺更是將充值信息模糊化 ,利用各種文字陷阱誘導老年人消費,同時,過分沉迷微短劇還會減少老年人的活動時間,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調研團摒棄了以往生硬宣講科普的形式,充分認識到老年人沉迷微短劇的本質是內心精神世界的空虛,從而對癥下藥,以輕松的家常話與用心的陪伴打開老年人的心扉,讓老年人愿意吐露心聲,在潤物無聲中了解到微短劇對“銀發學員”們的影響。
此次調研團深入徐州老年大學調研的活動,不僅是傳媒與影視學院調研團的實地研究,更是一次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公益關懷,調研團積極呼吁社會各界要保持對老年人精神文娛追求的持續關注,不只局限在冷冰冰的科普宣傳,更多的要在那一聲聲熱切的關心中打開老年人塵封的心扉,真正聆聽到他們的需求,助力他們徜徉在安全健康、豐富多彩的網絡之海中。(通訊員 陳棟煒 李昊璞 陳楠 指導老師 鹿璐 張存釗)
報道網址鏈接:
https://life.china.com/2025-05/17/content_44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