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8月14日報道我校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報道內容如下:
從課堂到田間 江蘇師大物電學院學生用智慧賦能鄉村
交匯點訊 “有了大學生提供的‘高科技老師’,孩子使用AI軟件學習更積極了,回家還追著問科學問題!”暑假中,徐州市銅山區何橋鎮宗莊村村民李大姐,看著在黨群服務中心捧著平板電腦學習的孩子,笑得合不攏嘴。
這份讓鄉村孩子愛上學習的“驚喜”,來自江蘇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智賦何橋,青創未來”實踐團。暑假期間,該實踐團深入何橋鎮田間地頭、產業車間與村民家中,緊扣“鄉村振興+AI賦能”主題,將科技課堂搬到鄉村一線,用智能工具點亮童心,探索科技服務鄉村的創新創業路徑。
智慧問診、便捷政務、農產品溯源……連日來,實踐團“AI賦能美好生活”科普活動火熱進行,用鮮活案例與互動體驗,將AI技術融入鄉村生活,讓“智慧+”理念在基層生根發芽。
實踐團走進當地一家服裝廠時,隊員察覺到其智能化設備仍有優化空間,如視覺檢測系統精度不足影響良品率。隊長有序組織隊員深度剖析流程瓶頸,提出“數據驅動+算法優化”的改進思路,精準鎖定問題核心。
“看著傳統車間對智能升級的渴望,親手用所學知識為鄉親們謀劃解決之道,我們真切體會到‘科技為民’的含義!”實踐團成員、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學生劉星宇說。
在何橋鎮現代農業示范園里,隊員們手持檢測儀穿梭于田間地頭,采集土壤樣本,邊操作邊細致講解環保知識,吸引眾多村民駐足圍觀,更有村民自發加入環保宣傳行列。
“從水質監測到土壤篩查,同學們將實驗室技能精準應用于田間地頭,以專業嚴謹的操作和通俗易懂的講解,把環保知識轉化為鄉親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指南,這是用科技服務民生、助力綠色發展的一次嘗試?!睂嵺`團指導老師、江蘇師大物電學院教師聶新明說。
此次活動是江蘇師大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師生用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的深入探索。“我們著力讓學生把實驗室搬到田間車間,將創新力注入鄉村脈搏,在解決真問題中涵養家國情懷,鍛造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真才實學。”江蘇師大物電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明表示。
近年來,江蘇師大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將“學院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開展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的紅色宣講課堂,先后組建多個實踐團隊,深入鄉村、社區、校園等,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豐富活動。相關成果獲評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江蘇省選拔賽“紅色專項”二等獎、江蘇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等榮譽。
通訊員 張競文 肖姍霖
報道鏈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9d7833e4b0310b14ad4a5e?t=175715249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