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7月29日報道我校美術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報道內容如下:
江蘇師大美院用畫筆和知識描繪“行走的思政課”
交匯點訊 “我們豐縣的好桃子終于有了好‘衣裳’!”近日,看著自家蟠桃融入豐縣文化元素的新包裝,豐縣華山鎮趙屯村鴻強農場的周大爺難掩喜悅。
這是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繪青春”志愿服務隊帶來的一份驚喜。暑假中,該志愿服務隊聯合中共江蘇省委駐豐縣鄉村振興工作隊、豐縣華山鎮人民政府,在趙屯村、張后屯村等地開展為期10天的“七彩繪夢,助力振興”美育浸潤實踐活動,將思政課堂延伸到鄉村一線,用藝術賦能鄉村發展。
趙屯村農業底蘊深厚,特色產業鮮明,近年來果蔬種植、畜禽養殖、鄉村電商等產業發展態勢向好。活動伊始,服務隊深入趙屯村及周邊開展鄉村風貌考察,通過走訪、座談掌握村莊歷史、文化、產業及村民需求,為活動開展找準方向。
在趙屯村黨群服務中心,隊員們為留守兒童開設硬筆書法公益課,用“橫如扁擔、豎如立柱”等趣味口訣教學,讓孩子們在臨摹中感悟漢字之美與文化內涵;走進有“湖西小延安,紅色張后屯”之稱的張后屯村,隊員們在縣委舊址陳列館重溫崢嶸歲月,探訪百米地道,深刻體悟革命先輩的信仰與軍民斗爭精神;在華山鎮中心小學,隊員們開展非遺文化體驗活動,從漢畫像石拓印的“備、裁、清、潤、掃、蘸、拓、揭、裱”九道工序,到皮影制作的“三分刻七分染”技法,再到面塑技藝展示,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針對鴻強農場蟠桃缺好包裝的問題,服務隊融入豐縣文化元素,設計出商標準箱、禮品精裝及環保采摘裝三大方案,助力蟠桃提升附加值。此外,隊員們不懼酷暑,歷時4天完成200余平方米的“和美鄉村”“屯心聚力,‘趙’到幸福”等主題墻繪,并拍攝“‘趙’出美好”主題照片,定格村民幸福瞬間。
“同學們來到村里,既沉下心做調研,又拿起畫筆搞創作,不僅讓村里鄉風更文明,還把鄉村振興中的新變化、新風貌生動地展現了出來,真是幫了大忙!”趙屯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強連連點贊。
10天里,隊員們走訪村民30余人,記錄村史資料1萬余字,用藝術賦能鄉村,著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鄉村的沃土教會我們,青春的畫筆既要繪出詩和遠方,更要描摹出人民的幸福模樣。”隊員朱蘇南深有感觸。
“把專業實踐融入鄉村振興,才是最生動的思政課。”江蘇師大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和卿說,從非遺傳承到紅色尋訪,從筆墨傳情到助農設計,師大學子以青春之力探索 “文化+藝術+鄉村”的振興路徑,充分展現新時代青年服務基層的使命擔當。
通訊員閆敬怡
報道鏈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88325ae4b0d00eb0f04ca9?t=175715316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