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告 人:劉小波 教授
報告題目:微生物驅動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介導露天石質文物生物侵蝕-以龍門石窟為例
報告時間:2023年12月27日 15:00-15:30
報告地點:生科院1#109會議室
主辦單位:生命科學學院、科學技術研究院
報告人簡介:
劉小波,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入選者。2010年本科畢業于浙江海洋大學水產學院,2013年碩士畢業于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2018年-2019年在南洋理工大學SCELSE交流學習環境微生物被膜與技術,2020年獲香港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從事文化遺產微生物學領域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底入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并全職加入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主要從事環境微生物組與生物被膜研究,包括微生物被膜內細胞間互作關系、微生物被膜介導石質文物等工程材料生物侵蝕以及運用微生物組工程修復有毒有害污染物等領域。目前在Nature Sustainability、Trends in Microbiology、Microbiome等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1500余次。擔任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副編輯以及Microbial Biotechnolog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SCI期刊編委,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各1項。
報告摘要:
露天石質文物表面的廣泛定殖五顏六色的微生物被膜,主要由各種光能自養型、化能自養型和異養型微生物組成。微生物主導的生化代謝反應過程驅動生物化學元素循環(如C、N和S等)反應可導致文物本體材料的結構破損和礦物成分的分解或溶解,最終造成歷史建筑結構的破壞和文化遺產的喪失。本次報告將詳細介紹石質文物表面微生物被膜內特定的微生物種類和群體是如何協同驅動生物地球化學元素循環(尤其是在人為污染和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的地區)、利用上述化學元素為自身養分來合成和分泌各種有機或無機酸、進而破壞石質文物并同化吸收溶解析出的礦物質促進其自身生長和繁殖、最終導致露天石質文物的生物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