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告 人:王鵬飛
報告題目:中紅外氟化物玻璃材料及光纖激光器最新研究進展
報告時間:2024年1月25日(周四)上午9:30
報告地點: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428會議室
主辦單位: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科學技術研究院
報告人簡介:
王鵬飛 東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 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青、“海外高層次人才”青年項目(擇優)。2008年11月在愛爾蘭都柏林科技大學光子研究中心獲博士學位。愛爾蘭都柏林科技大學(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Dublin)榮譽教授。美國光學學會(OPTICA)會士、瑪麗居里學會(Marie Curie Actions)終身會員。目前擔任Elsevier 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和 IEEE/Optic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期刊副編輯(Associate Editor);OSA Applied Optics期刊專欄編委(Topical Editor);NPG Scientific Reports、MDPI Sensors、Springer 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期刊編委(Editor);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激光》和《紅外與激光工程》青年編委。目前主要從事紅外玻璃材料、中紅外光纖激光器和海洋光學傳感器件等方向的基礎應用研究。發表英文專著1部、SCI學術論文200余篇,文章累計被引用6000余次,H-index=4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青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課題)、科技部國合重點研發計劃等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及華為基礎應用研究項目。擔任中國硅酸鹽學會特種玻璃分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纖維光學與光子集成專業委員會委員和全國光學和光子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報告摘要:
3-5μm中紅外波段是衰減最小的大氣紅外窗口,在這一波段內還覆蓋了眾多原子及分子的吸收峰,在光電對抗、遙感遙測、空間通信、大氣監測、生化傳感、光譜分析等諸多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市場需求。對3-5μm中紅外波段激光技術的研究最近成為國際上激光研究方向的研究熱點。隨著新型低聲子能量氟化物玻璃的機械、物化穩定性能的不斷改良以及其光學性能的持續改善、光纖端帽技術的采用和飛秒激光直寫氟化物光纖光柵諧振腔制備技術的提高,由于光纖激光器自身結構緊湊、散熱性能好、光束質量好等特點,對比固體、量子級聯等幾種中紅外激光器,基于稀土摻雜氟化物光纖的中紅外光纖激光器越來越顯示出其自身的優越性,是中紅外激光技術的未來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本報告將匯報東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紅外光子材料及器件研究團隊,在中紅外波段稀土摻雜氟化物玻璃材料及光纖激光器等研究方向上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