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校黨委書記方忠在2024年第3期《群眾》雜志發表署名文章《以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立德樹人新實踐》。文章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職能,從堅守習近平文化思想“魂脈”,錘煉堅定忠誠的理想信念;賡續習近平文化思想“根脈”,鍛造守正創新的價值觀念;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用貫通”理念,推進立德樹人生動實踐三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思路舉措,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全文如下: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立德樹人新實踐
發布時間:2024-02-07 稿件來源:《群眾》(思想理論版) 作者:方 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2023年10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定了文化建設新方向,是新時代中國文化思想領域重大理論創新,在黨的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高校不僅是知識的殿堂,也是文化的堡壘,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職能,必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準確把握這一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推進立德樹人的生動實踐。
堅守習近平文化思想“魂脈”,錘煉堅定忠誠的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習近平文化思想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尋求真理的力量,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而習近平文化思想則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創新發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將理論創新推向了新的歷史高度。高校要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牢牢守住“魂脈”,讓整個校園充滿“真理的味道”。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就是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決定高校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高校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以習近平文化思想潤心育人,將加強師生理論武裝、守牢輿論陣地、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等成果轉化為廣大師生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為對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清醒認識和執著追求,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堅韌不拔、風雨無阻地朝著奮斗目標奮勇前進。在深化學習宣傳闡釋中汲取真理力量。從“九個堅持”到“十四個強調”再到“七個著力”,習近平文化思想與時俱進、博大精深。高校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認真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方法,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觀塑造,強化主流價值的主導地位,厚植廣大師生家國情懷,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發揮高校的學科和人才優勢,引導和激勵專家學者積極回應理論熱點問題,創新理論研究的路徑和方法,強化學術研究,提供學理支撐。守住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中關于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論述和要求,建設具有深厚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時刻保持敏銳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洞察力,在大是大非和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決不動搖。
賡續習近平文化思想“根脈”,鍛造守正創新的價值觀念
習近平文化思想從五千年歷史深處走來,在黨的百年歷史中積淀,融匯于兩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里,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程中,使得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嶄新氣象血脈融通,形成了屬于新時代的新文化。高校要賡續習近平文化思想“根脈”,持續鍛造廣大師生守正創新的價值共識。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岳麓書院勉勵師生,“當代學生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高校師生要當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宣講人,讓五千年積淀的文化融入新時代洪流,讓中華文化的精髓要義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新開講”,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發揮高校的積極作用。要加強文獻古籍保護利用,深入闡釋中華文化發展的悠久歷史、輝煌成就、寶貴經驗,推出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好革命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偉大歷程和豐功偉績的濃縮,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高校要在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方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比如將校史教育融入“四史”教育;借力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師生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發展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一文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基礎上,在攻克艱難險阻、創造輝煌成就過程中凝練出的全社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的價值引領和精神紐帶。高校應堅持把作為精神引領的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標識的道德風尚、作為有效途徑的精神文明創建一體建設,形成“組合拳”,把強大精神力量內化為廣大師生增長才干、干事創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用貫通”理念,推進立德樹人生動實踐
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在理論觀點上有巨大的創新和突破,而且在文化工作布局上具有嚴密的部署要求,高度彰顯了其“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點,體現了科學性和實踐性的高度統一。高校必須在建設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的大道上,用立德樹人的生動實踐彰顯習近平文化思想強大的真理偉力。下好理論武裝入腦入心的“先手棋”。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要組織廣大干部師生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其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引導師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理論上的清醒,信仰上的忠誠,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下好胸懷大局的“整盤棋”。習近平文化思想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有著胸懷天下、著眼全局的恢宏氣度。高校要深刻把握新的文化使命的價值內涵、生成邏輯和實踐路徑,加強對立德樹人及文化傳承創新的頂層設計,著力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共同構筑傳承合力,激勵廣大師生為實現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而團結奮斗。下好打造“四有”好老師的“關鍵棋”。高校教師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多元文化交融、多種思潮涌動、多樣價值并存的社會境域下,尤需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堅守職業道德、永葆職業操守,著力塑造一支追求教育家精神的“四有好老師”隊伍,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全面強化立德樹人的核心支撐。下好構建“大思政”格局的“制勝棋”。深挖校園故事、校史故事、校友故事等各類育人資源,積極創建文明校園,打造校園文化“新名片”。在“人人皆媒”的社交新媒體時代,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壯大主流輿論聲音,打造風清氣朗的網絡育人空間。發揮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組織優勢和管理優勢,組織好各類文化藝術體育活動,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師生的校園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打造高校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下好促進文明互鑒的“長遠棋”。加強國際傳播,強化高校在各學科領域國際交流和對話的能力,以高度的學術自信放眼世界,向世界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精華,向國際友人介紹中國新時代的生動實踐,廣泛傳播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吸引優秀人才來華留學,讓中國故事在世界范圍內更廣泛傳播。(作者系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責任編輯:冷超
報道網址鏈接:
http://www.qunzh.com/qzxlk/qz/2024/202403/202402/t20240207_105203.html
報道截圖:
(一審:鄭曉坡,二審:殷子鈺,三審:孟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