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開幕。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江蘇要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強同其他區域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的對接,在更大范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對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輻射帶動力。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省重點智庫我校“一帶一路”研究院聚焦江蘇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省內全域一體化、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新成效,深入探討其背后發展機制,為江蘇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提供有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新華日報》3月9日在“2024全國兩會智觀江蘇新實踐”版面,以“發揮經濟大省輻射帶動作用,構建區域協作新格局”為題進行了專門報道,其主要內容如下:
因地制宜,描繪“1+3”重點功能區新藍圖
省重點智庫我校“一帶一路”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專家沈正平教授提出,在新起點,江蘇要始終遵循區域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以更大力度統籌推進“1+3”重點功能區建設,即推進揚子江城市群協同聯動發展;高水平打造江淮生態經濟區;推動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推動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為全國先行探路。
優勢互補,構建區域經濟新布局
省重點智庫我校“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地理測繪與城鄉規劃學院院長歐向軍教授指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各地要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優化生產力布局,加快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新布局,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一是深化產業分工協作;二是強化區域協同創新;三是促進區域優化資源配置;四是深化區域開放合作;五是推動區域人才合作共享。
深化合作,探索省界地區協同發展新路徑
省重點智庫我校“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敬文書院院長沈山教授指出,近年來,江蘇肩負“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牢固樹立“一體化”意識,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加快推進省內全域一體化的同時,積極探索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新路徑,提出要對接上海融入長三角,共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共筑南京都市圈,構建跨省區域治理新模式;共建淮海經濟區,打造省際協同合作示范樣板。
跨江融合,做好南北聯動大文章
省重點智庫我校“一帶一路”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地理測繪與城鄉規劃學院譚俊濤副教授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持蘇南引領、蘇中崛起、蘇北趕超分類指導,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繪就了區域協調發展新畫卷。提出要強化南北通道建設,推進基礎設施聯通;推動南北園區共建,深化產業分工協作;開展南北結對幫扶,促進省內全域一體化;打造揚子江城市群,繪就南北聯動發展新圖景。
陸海統籌,打造內聯外暢開放大通道
省重點智庫我校“一帶一路”研究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宏偉博士提出,立足新起點,加快推進開放大通道建設,應當圍繞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進一步加大陸海統籌力度,著力提升通道運輸能力,實現更高效率的互聯互通和國內外市場循環暢通。
雙向開放,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
省重點智庫我校“一帶一路”研究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偉博博士提出,新征程上,要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推動“一帶一路”交匯點高質量發展: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構建跨境產業鏈供應鏈,拓展國際產能合作新空間;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進外貿創新發展;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提升要素集聚輻射能力。
(一審:沈正平,二審:鄭曉坡,三審:殷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