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劉偉杰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開展的空間生物被膜科研項目順利完成在軌實驗。該項目所用的生物被膜培養芯片貨包隨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于東風著陸場,合作團隊成員第一時間到現場對樣品進行了回收,目前樣品已經運抵江蘇師范大學實驗室,經初步鑒定,生物被膜培養芯片結構及其內部微生物狀態完好,在軌實驗取得圓滿成功。
東風著陸場現場回收科研樣品
生物被膜培養芯片及裝置運抵江蘇師范大學劉偉杰團隊實驗室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向胞外分泌大分子物質并將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群體聚集物。生物被膜形成后,可以增強微生物對外界不良環境的抗逆性。在空間站密閉環境中,生物被膜是導致空間站內微生物反復滋生,微生物污染難以徹底清除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微生物形成生物被膜的分子機制,對于空間站微生物污染防控策略的優化和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在此次在軌科研任務中,江蘇師范大學劉偉杰教授團隊構建的系列基因工程菌株搭載北京理工大學研制的生物被膜培養芯片載荷,于2024年1月17日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進入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在軌期間,劉偉杰教授在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對實驗進程進行了全程連續監控,在神舟十七號乘組航天員的協助下進行了多次天地協同操作,在軌試驗順利完成。后續劉偉杰教授團隊將聯合北京理工大學張瑩課題組繼續對芯片中的生物被膜開展生理代謝和信號分子調控等多方面研究,預期將為空間生物被膜的防控和應用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劉偉杰團隊合影
(一審:鄭曉坡,二審:殷子鈺,三審:孟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