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告 人:吳永杰
報告題目:西南山地鳥類多樣性和高海拔適應
報告時間:2024年7月2日,下午16:00-16:30
報告地點:生科院1#109會議室
主辦單位:生命科學學院、江蘇省比較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基因組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科學技術研究院
報告人簡介:
吳永杰,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系副主任,長期從事青藏高原和橫斷山區動物學和生態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動物系統分類、動物地理、生態適應與演化、瀕危動物保護、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等。擔任《生物多樣性》編委,Zoological Research: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編委,Birds編委,Frontiers in Genetics客座編輯,Animals客座編輯;擔任中國動物學會生物地理學分會理事,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委員,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庫成員,四川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專家,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理事兼副秘書長等學術兼職;入選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和四川省大府青城計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2項)和青年項目(1項)、科技部第二次青藏科考子課題等項目17項,經費超700萬。在Cell、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Ecography、Journal of Biogeography、Journal of AnimalEcology、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等國內外主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他引超過1000次(GoogleScholar)。擔任PNAS、Ecology Letters、Journal of Biogeography、Diversity andDistribution、Ecography等35個SCI和核心期刊審稿人,擔任“川藏鐵路”等國家和地方重大工程項目評審專家,關于川藏鐵路的建議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單篇采納,關于高高原機場鳥類防控建議書分別被民航監管四川局和西藏局采納并報送中國民航局,主編出版專著《青藏高原機場鳥類識別與防控》。獲四川大學好未來教學名師獎、四川大學先進個人、四川大學優秀實習指導教師、鄭作新鳥類科學青年獎、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等榮譽,指導學生獲全國大學生生物科學競賽國家級一等獎。
報告摘要:
西南山地作為全球著名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是中國鳥類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地區,擁有很多特有珍稀的物種。西南山地位于東洋界和古北界的交匯地帶,又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地理過渡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歷史使該地區成為物種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地區。諸多研究表明橫斷山地區具有明顯的動物區系過渡特點,但長期以來,該地區生物通道的具體位置以及四川盆地和橫斷山對本地區生物地理格局的歷史影響目前仍缺少深入研究。我們的研究表明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間的川西高山峽谷區是一條南北物種遷徙重要的生物多樣性通道,是維系東洋界和古北界物種遷徙擴散的重要通道,氣候變化和地理條件共同塑造了本地區的物種多樣性特點。
鳥類因具備飛行能力,其分布和行為對環境變化的響應迅速而敏感,是重要的環境變化指示物種。橫斷山區位于盆地和高原之間,具有顯著的海拔落差,是研究鳥類高海拔適應的理想地區。我們依托橫斷山區的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08.9米),基于鳥類雄性早現的行為特征,開展了一系列鳥類形態、行為、生理、遺傳、遷徙規律、鳴聲等適應表型和機制的研究,對高海拔鳥類的適應機制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