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 “語言、腦與智能”學術論壇在我校云龍校區順利舉行。本次論壇由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主辦,語言能力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江蘇高校腦認知與語言康復重點實驗室承辦。來自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數十家高校、科研機構和醫學界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參加了本次論壇。
論壇于上午9點正式拉開帷幕。校長周汝光在開幕式致歡迎辭,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著重介紹了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的學科發展情況。副校長董曉臣主持開幕式。
此次論壇圍繞“語言、腦與智能”這一主題,舉辦了12場特邀報告,共同探討了語言、大腦與智能之間的復雜關系。
國際人類腦圖譜學會(OHBM)主席、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高家紅首先分享了《人腦成像技術及其在認知研究中的應用》;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蔡清做了題為《大腦中的語義表征和加工》的報告;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學系副教授馮剛毅的報告聚焦于《語言學習與加工的大腦動態表征》;上海科技大學計算認知與轉化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李遠寧教授做了題為《語音感知與表達的神經機制、模型與腦機接口》的報告;江蘇師范大學副教授胡偉在《語言神經基礎的分子生物學視角》的報告中,介紹了全基因組測序、基因編輯技術及腦類器官等新技術在語言研究中的應用前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效初教授做了題為《人對AI的感知與態度研究》的報告;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陳慶榮教授分享了《古詩閱讀的計算和認知神經機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杜憶做了題為《人腦的皮層拓撲組織模式支持語義提取的腦網絡動態交互模式》的報告;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IDG麥戈文腦研究院教授秦紹正做了題為《人腦情感認知的心理表征及其計算機制研究》的報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研究員劉漢軍做了題為《經顱磁刺激聯合因果推斷分析揭示言語產生因果性機制的研究》的報告;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兒童青少年閱讀與發展” 實驗室副主任梅磊磊做了題為《詞匯閱讀中左腹側顳枕皮層的功能解析》的報告;江蘇師范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江蘇特聘教授朱祖德做了題為《從健康老化到病理老化的語言退化不平衡特征》的報告。一場場特邀報告精彩豐呈,學者們交流了研究成果,也為與會師生代表貢獻了一場學術盛宴。
論壇結束各項議程后圓滿落幕,朱祖德教授主持閉幕式并發表總結講話。此次會議報告亮點紛呈,應用人工智能、認知神經科學新技術和新方法,有力推動了語言腦機制的解析,為揭示語言、腦與智能的關系提出了深刻洞見,為深化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參照。本次學術論壇前還舉行了為期7天的認知神經科學前沿技術實訓營,來自全國各地的營員深入學習了眼動、腦電、核磁共振和近紅外成像等技術的前沿方法。
![]() |
![]() |
![]() |
![]() |
![]() |
(一審:朱祖德,二審:鄭曉坡,三審:殷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