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名單,共有61部成果進入名單。我校文學院潘天波教授《匠心古制——中國古代的工匠制度與政治》成果入選。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旨在打造國家級高端學術品牌,集中推出反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成果,體現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代表相關學科領域最高水準的標志性學術力作,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鼓勵廣大專家學者以優良學風打造更多學術精品,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積極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推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這是我校近十年來第二次成功入選該類文庫。
《匠心古制:中國古代的工匠制度與政治》是潘天波教授多年圍繞“中華工匠文明”這一主題展開研究的標志性成果。該成果選題新穎,開拓史學新領域,創新史學研究新范式。研究基于文明史視野,以中華工匠為研究對象,以工匠的勞動、生活與創造為研究主線,在從微觀到宏觀的逐層闡釋中,試圖揭示中國古代匠人的勞苦生活及其制度性社會根源,展示中華工匠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明創造、精神品格與偉大貢獻,揭示中華工匠文明的萌芽、產生、發展的演進歷程。提出、開掘與研究中華工匠文明,能較好滿足當代社會發展對復興傳統文化的強烈需求,裨益于傳承中華工匠文化,弘揚中華工匠精神,賡續中華工匠文明。
潘天波簡介
安徽無為人,藝術史專業博士,現任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工匠與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要從事藝術全球史、工匠文化、文藝美學等研究。兼任央視百家講壇《好物有匠心》特邀主講人,中國文化產業促進研究會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高級專家委員,江蘇省南京市社會科學普及導師,江蘇省南京長江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先后出版《好物有匠心》《工匠文化三論》《匠心致遠》《考工格物》等著作20余部(種),出版教材《匠心傳承》《科研訓練理論與實踐導論》《現代漆藝美學》等5部,著作《漆彩》入選德國Spring出版社2024年中國出版項目。在《文藝研究》《民族藝術》《人文與社會科學通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講授本科生課程《工匠文化十五講》獲省一流課程,《工匠與文明》為江蘇師范大學通識教育經典課程,《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是校研究生在線優秀公共課程。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國家出版基金、高校古籍整理項目以及省部級項目等15種,目前在研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絲綢之路中外工匠文化交流史料整理與研究”。
近年來,科研成果產生了社會影響。著作《好物有匠心》獲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普及獎”、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月榜“中國好書”、中宣部中國文藝主題出版圖書、國家新聞出版署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鳳凰集團年度“十大好書”榜等,并三次入選央視《讀書》欄目。著作《匠心致遠》入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中國出版集團年度“中版好書”榜,并獲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大漆王朝》《漆向大?!贩肢@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考工格物》獲“蘇版好書”,《現代漆藝美學》獲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教材《科研訓練理論與實踐導論》獲省研究生教材優秀獎,《匠心傳承》獲人社部全國技工技師院校“開學第一課”推薦教材(2024年全國發行70余萬冊),《審物》入選中宣部“絲路書香”外譯(阿拉伯語)工程項目,《漆彩》(英語)入選德國施普林格(Sping Verlag)出版社的中國出版項目,弘揚了中華工匠精神,傳承了中華工匠文化,為普及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出了貢獻。
(一審:郝其宏,二審:鄭曉坡,三審:殷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