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告 人:胡清揚
報告題目:水的深度尺
報告時間:2024年12月6日(周五)上午9:30
報告地點: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428會議室
主辦單位: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科學技術研究院
報告人簡介:
胡清揚,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2014年在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后先后在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學地質科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開始在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任職研究員。聚焦水相關的科學研究,從事地球深部含水礦物、水與礦物化學反應、深部水循環等相關課題,成果多次在Nature,Nature Geoscience, PNAS,NSR等雜志發表。獲19屆侯德封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GRC Van Valkenburg 獎,MRE青年科學家獎,國際晶體學會青年科學家獎,入圍第二屆“科學探索獎”。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原創探索重點專項和杰出青年基金等項目。
報告摘要:地球表面70%以上被海洋覆蓋,而地球深部也可能隱藏著類似的“汪洋大海”,在極端的高溫高壓環境下,含水礦物承擔了運載水的重任。本次報告將以地球深度為尺,展示水及含水礦物在不同地球圈層和區間深度下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探索水的復雜體系構建的化學新世界,介紹從地表到地球內部內形態各異、物理化學性質迥然不同的水和含水礦物,以及隨著深度變化的水巖化學作用。結合了新近研發的物理化學表征手段,研究孵化了一系列深部地學新概念,通過合成超深含水相,改寫了660 千米界面以深的下地幔是普遍干燥的傳統觀念,并提出水能夠深入到2900千米的核幔邊界,產生可被探測的異常結構。